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启兴网
钠摄入的致命误区:太低比太高更危险?
撰文:吴樱
钠摄入与健康的关联始终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与争议焦点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建议成人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2克(约5克盐),但全球多数人群实际摄入量远超此标准,中国更是高钠饮食的典型代表。
然而,“钠摄入越低越健康”这一观点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?近期发表于
BMC Medicine的一项基于中国HEART队列的大规模研究 ( 图 1 ) [1] ,通过精准估算钠摄入量(含汗液排泄校正),首次明确了中国人群中钠摄入与心血管死亡的 “U型”关联,并揭示了不同摄入水平下的关键代谢中介因素,为制定科学的钠摄入指导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图1 研究截图
研究背景:钠摄入与健康的争议亟待解答
高钠摄入是全球公认的重要行为风险因素,与、心血管疾病(CVD)密切相关。WHO基于钠对血压的线性升高作用,提出了严格的钠摄入上限。但近年来,多项研究对这一推荐提出质疑:部分队列研究发现,过度限制钠摄入可能增加全因死亡率,且钠与健康结局的关联可能涉及血压之外的其他途径。
中国人群的钠摄入水平居高不下,平均每日约6克,远高于WHO推荐值。但既往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存在局限:一是钠摄入量估算多依赖24小时尿或随机尿,未考虑汗液等非尿液排泄途径(尤其高温环境下,汗液排钠可占总排泄量的30%),导致估算偏差;二是对低钠摄入增加风险的机制探讨不足,难以解释“低钠有害”的生物学路径。
为此,中国HEART研究团队开展了这项覆盖全国31个省份、215个县区的大规模队列研究,旨在精准评估钠摄入量与心血管死亡的关联,并解析其中介机制。
研究方法:精准估算钠摄入,多维度解析关联
▌研究队列与参与者
本研究纳入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中国HEART队列中270,991名35-75岁参与者启兴网,覆盖城乡、不同年龄及性别群体。参与者平均年龄55.8岁,60.5%为女性,61.5%居住在农村,高血压、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4.7%、7.4%。
▌钠摄入量的精准估算
研究创新性地引入“汗液排泄调整”以提高钠摄入估算的准确性:当温度高于20℃时,尿钠排泄占总摄入的比例会下降(每升高1℃下降1.6%),因此需通过温度特异性比例调整;最终通过“尿钠排泄÷90%”计算每日钠摄入量。这一方法解决了传统仅依赖尿钠估算的偏差,更接近真实摄入水平。
核心结果:钠摄入与心血管死亡呈“U型”关联,4.6-5.4g/天为最低风险区间
▌钠摄入量的人群与地域特征
参与者平均每日钠摄入量为222.9±71.0mmol(约5.1g),按摄入量分为5个等级(Q1-Q5)。人群特征显示:钠摄入量越高,参与者越可能为年轻男性、农村居民、低收入群体,且吸烟、饮酒比例更高;地域分布上,中国北方(尤其西北、华北)钠摄入量显著高于南方,与饮食习惯(如北方腌制食品消费更多)密切相关。
▌钠摄入与血压的线性关联
在未服用降压药的235,234名参与者中,钠摄入量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:每日钠摄入每增加100mmol,收缩压平均升高4.14mmHg,舒张压升高1.58mmHg,且这一关联在不同性别、年龄、城乡及BMI亚组中均稳定存在。
▌“U型”死亡风险曲线:过高或过低均增加风险
中位随访5.5年后,共发生3320例心血管死亡、4709例非心血管死亡。RCS分析显示,钠摄入与心血管死亡呈明确“U型”关系,最低风险点位于216.9mmol/天(约5.0g)。与中间组(Q3,4.6-5.4g/天)相比:
低钠组(Q1,<3.8g/天):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7%(HR=1.17,95%CI:1.05-1.30);
高钠组(Q5,>6.4g/天):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8%(HR=1.18,95%CI:1.05-1.32)。
中介分析揭示了高低钠摄入增加风险的不同路径:高钠摄入:收缩压是主要中介因素,中介比例为24.4%(即高钠导致的心血管死亡风险中,24.4%由收缩压升高解释);低钠摄入:心率(中介比例29.4%)和空腹血糖(18.1%)是关键中介因素,提示低钠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、升高血糖间接增加风险。
讨论:重新定义“健康钠摄入”,从“一刀切”到“个体化”
本研究首次在大规模人群中实现钠摄入量的精准估算,通过校正汗液排泄解决了传统方法的低估问题。其核心发现“U型关联”与2014年PURE研究(4-6g/天为最低风险)一致,但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人群的风险区间(4.6-5.4g/天)。
更重要的是,研究首次揭示了低钠摄入风险的中介机制:低钠可能激活肾素-血管紧张素-醛固酮系统(RAAS)和交感神经,导致心率加快、胰岛素敏感性下降,进而升高心血管风险;而高钠的危害主要通过升高血压介导,这与既往研究一致。
WHO推荐的“<2g/天”钠摄入标准在中国人群中可能并不适用。本研究显示,中国人群的最低风险区间(4.6-5.4g/天)虽高于WHO标准,但低于当前全国平均水平(约6g/天),提示“适度减盐”而非“极端限钠”应成为核心策略:
对高钠摄入人群(如北方农村),需通过食品工业减盐、健康教育(如“减盐行动”)降低摄入;对已达较低水平者(如部分南方城市),避免过度限钠,防止激活不良代谢路径。同时,中介机制提示:控钠需结合其他代谢指标管理——高钠人群应重点监测血压,低钠人群需关注心率和血糖。
结语
钠摄入越低越健康的理念需重新审视。本研究与多项国际研究共同表明,钠作为必需营养素,其摄入水平存在“安全窗口”,过度限制可能打破代谢平衡。未来指南制定应考虑人群差异(如种族、饮食习惯),从全球统一标准转向“地域化、个性化推荐”。这项覆盖27万中国人群的研究,以精准的钠摄入估算和深入的机制分析,为钠与心血管健康的争议提供了关键证据。
参考文献:
[1]Tian Y, et, al. Associations and mediators of estimated sodium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: data based on a national population cohort. BMC Med. 2025 Jul 1;23(1):392.
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!
加入我们吧!
责任编辑:银子
*\"医学界\"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鑫东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